“神看人心”,都看到了什么样的人心?为何中外君子皆慎独?

神看人心(示意图片:出自〔明〕《真武灵应图册》)
神看人心(示意图片:出自〔明〕《真武灵应图册》)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相信“举头三尺有神灵”,也深知善恶有报的天理。然而现代人被百年谎言进化论假说迷惑,更被不可证明的无神论洗脑,对自己的祖宗和历史、文化嗤之以鼻,为自己可以放纵各种欲望,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找到了欺骗自己的理由。其实现实生活中,濒死经验几乎已经是人们的一种知识了,很多人也可能恍惚之间看到了什么,但是也有人一概以“幻觉”自我欺骗,不愿去深究一下。以前老人们说,到什么都看见的时候就晚了。说的什么意思啊,有天堂,有地狱……其实还有更加复杂的各种生命存在形态和生存空间,复杂的不得了。但是呢,生命应该去到哪个空间生存,包括再来到我们现在生活的肉眼可见的地球表面这个空间,那是由神看各种生命的不同境界决定的。人在其他人的面前如何表现都无所谓;在神面前,一个人内心是什么样的,做一件事动的是什么念头,却一览无余。

有人认为古人傻,什么都不懂,其实那是淳朴,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正因为这样,他们碰到的事,假若不明白,那就实实在在记录下来好了,所以更能给今人带来启示。下面我们先看看一位读书人无意中得知的神界秘密。

业镜”和“心镜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七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业镜”和“心镜”的故事:

有位读书人,夜里经过岳帝庙,只见庙宇的两扇红漆大门紧闭,但却见到一个人从庙中走出来。他知道遇见神灵了,赶快上前躬身下拜,口称“上圣”。那神灵伸出手扶起他说:“我不是高贵的神灵,只是‘右镜台’的司镜吏,因送文簿,偶然来到这里。”

读书人问道:“你司的是什么镜,莫非是人们常说的‘业镜’吗?”

司镜吏说:“近似业镜,但却是另一种镜,叫‘心镜’。‘业镜’所照的,只是人的一生中所做的善事恶事而已;至于人内心的细微感触、感情真伪的微妙变化,是瞬息万端、起灭无时的。其中包藏着许多幽深诡秘,不可推测的意图,那是很难窥见的。所以有些人,若单从外表上看,往往能给人以麒麟般的慈祥、凤凰般美丽的印象,而他的内在,却掩藏着魔鬼般的用心。这些隐匿在内心深处而没有表现出来的罪恶,一般的业镜是照不透的。

“自从宋朝之后,社会道德更趋低下,这种伪装粉饰,隐匿欺骗的巧术更是掩饰得天衣无缝,更趋精熟,有的人竟然一生干坏事,都被他蒙混过去,最终也没有被揭露。所以上天诸神合议,决定将‘业镜’移到左台,专门照那伙真正的小人,而在右台增设‘心镜’,专门照那些伪君子,在左右两台圆光镜的相对照映之下,人的内心世界便都淋漓尽至地显现出来了:有固执邪见的,有偏颇怪异的,有心黑如漆的,有弯曲如钩的,有心地肮脏如粪土垃圾的,有混浊如污泥的,有内心险恶千掩万覆的,有心机繁多如脉络屈盘左穿右贯的,有违逆不顺如荆棘的,有尖刻如胸怀刀剑的,有毒如蛇蝎的,有狠如虎狼的,有企图官服华盖加身的,有利欲熏心散发着铜臭气的,甚至有的正在隐隐约约地思量那淫邪秘戏图上的丑态。但当你回过头来观看他们的外表,却也个个仪表堂皇,道貌岸然。而在许多人之中,那心地圆润精莹如明珠,清明透澈如水晶的人,千百人中也难挑出一两个。

这些情况,我负责站在心镜旁边,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这些人内心的种种现象(示意图片:14世纪高丽佛画局部)
这些情况,我负责站在心镜旁边,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这些人内心的种种现象(示意图片:14世纪高丽佛画局部)

“这些情况,我负责站在心镜旁边,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这些人内心的种种现象,每三个月来这里向东岳神君汇报一次,以此为依据,定下他们的罪福。大抵对那些有名望地位的人,要求也更严格,而对那些机心暗算愈巧妙的人,惩处也更严重。《春秋》一书记载了鲁国二百四十年的历史,其中可憎恶的人物不少,上天却雷轰伯夷的庙,特别体现对展禽的惩罚,就是由于他隐匿了罪恶的缘故。你要记住:人应诚实厚朴。任何阴恶,都掩盖不住,只会招致更大的惩罚!”

那位读书人听了右台司镜吏的话后,恭敬地向他下拜,说:“谨记教诲,谢谢!”

暮夜却金 

在世间,虽然很多人心龌龊、污浊不堪,但也不乏一些古圣先贤,“心地圆莹如明珠、清激如水晶”,他们慎独克己,因为他们都知道“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

东汉时期,一段“关西孔子杨伯起” 暮夜却金的故事,盛传至今。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今渭南华阴)。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因此当时人们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

杨震一生淡泊名利,历任国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在担任国荆州刺史时,杨震曾经推荐过才华出众的王密为昌邑县令。

几年后,当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得知恩师到此,连忙前来迎候,两人叙旧畅谈了一番,别有感慨。

临别头一天晚上,夜已较深,王密又来到杨震下榻的驿馆拜见。趁室内无人时,王密从怀中,捧出了十斤黄金相赠别,以报杨震的知遇之恩。见此情形,杨震就知道了王密夜访的来意。

临别头一天晚上,夜已较深,王密又来到杨震下榻的驿馆拜见(示意图片:〔明〕余壬/吴钺画作,故宫博物院藏)
临别头一天晚上,夜已较深,王密又来到杨震下榻的驿馆拜见(示意图片:〔明〕余壬/吴钺画作,故宫博物院藏)

他双手推开了装着金子的包裹,坦诚而肺腑的对王密说:“我因为了解你的才学和人品,所以向朝廷推荐了你,希望你能奉公职守,造福于一方百姓。为师做的这些,并不是为了贪图个人的回报呀,难道你不清楚为师的为人吗?” 

王密听罢,也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但借着烛光,他又张望了一下室内四处,确信没有其他人在旁。于是,他一边陪笑应声道:“是呀,是呀…”,一边凑上前来,轻声的对杨震说:“恩师,您的大恩大德,我谨记在心。这可真的是在下的一片心意呀,还请恩师笑纳啊!况且,天这么晚了,没人看见、没人知道的。”

话音未落,杨震脸色大变,正言厉声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呢? ”说罢,大声唤来仆人送客。王密见状,带着金子满脸羞愧地离去。此后,“暮夜却金”被大家传为一段佳话,而杨震也又多了一个称呼“四知先生”。

中外君子皆慎独

《国语》曰:“慎,德之守也。”慎,是“心真”,唯怀有真心,才更容易达到做人谨慎、行事审慎。

《礼记·中庸》中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慎独,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坦白、表里如一。

一个人思想中如有什么的念头,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那些隐蔽的心思,更能真实体现出一个人的境界;日常行为的细微末节之处,更能显露出一些微观层面的实质。

所以,君子在独处之时,在别人眼睛看不到、听不到之处,更要克己自省。“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世间中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时刻被注视着。

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有一句经典名言:“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转自希望之声)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22152

了解更多,请记下天窗传媒网

海外网址: https://celestialligh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