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寻他千百度终得遗憾归

李白寻他千百度终得遗憾归
许宣平是唐代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地仙”级人物,他和大诗人李白“见字不见面”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他形貌异常,身长七尺六寸,前面胡须长至膝盖,后面头发披散到脚跟,可容貌看起来却像是40来岁的样子,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吃饭,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是靠吃什么活着。


神仙的故事在民间历经千年而不衰,世代传唱源远流长。中国古籍中也记载了很多修炼人得道成仙的事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慢慢忘记了那“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奇,让我们于凡尘之中重新体会古人这出世的玄妙。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神仙故事,我是主持人晓芳。许宣平是唐代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地仙”级人物,他和大诗人李白“见字不见面”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他。
据《全唐诗》中的小传中讲,许宣平是江南徽州歙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于唐睿宗景云年间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自己搭了一间茅草房来居住,他形貌很异常,身长七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多高,前面胡须长至膝盖,后面头发披散到脚跟,可容貌看起来却像是40来岁的样子,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吃饭,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是靠吃什么活着。
虽然不吃饭,但他走起路来却是轻快如飞,平时也不怎么下山,偶尔有时就担柴下山到市场上来卖,卖了钱之后换酒喝。他的柴担上总是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每每当他喝醉之后,拄著竹杖回到山里去时,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这样很多年来,他或者救人于危难之中,或者救人于疾苦之中。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却从来也见不到他,只见到他在草房的墙壁上题的诗:“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诵读他的诗,许宣平的诗中体现着返璞归真,景也真,情也真,甚至比王维、孟浩然他们的田园诗读起来更加的恬淡质朴。于是,许宣平的诗慢慢的就流传出来,有好事者把他的诗就转题在通往长安的驿站的墙壁上,当时那可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因为来往的人很多。
天宝年间,李白离开翰林院,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功名之心渐消,求仙之意渐强。在他向东游历的时候,在一个驿站中就看到了许宣平的诗,惊叹道:“此仙诗也!”于是他跋山涉水,一路追访许宣平的踪迹,多次求访都与许宣平失之交臂,遗憾不已。万般无奈之下,李白就在许宣平的这个只见草房不见人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李白是说许宣平化鹤成仙去了,其实许宣平当时并没有成仙“飞升”,只不过他不太想见世间的俗人,就算是大诗仙李白,他也不愿意相见。但在这之后,他还是回复了李白的诗:“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李白造访题诗的那年冬天,一把野火烧了这间小茅屋,从此也就失去了许宣平的行踪。
一百多年之后,也就是咸通七年时,郡人许明奴家里有一位老妇人,经常与人结伴进山去打柴。一天,她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了一人坐在岩石上,正在吃桃,桃子非常大。那人见到老妇人就问她:“你是许明奴的家人吧?我是明奴的祖先许宣平。”老妇人答道:“听说他早已成仙了呀!”宣平回答:“你回去,替我告诉许明奴,就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子吃,但不能带出山。山神非常珍惜这桃子。”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味道非常鲜美,一会儿就吃完了。老妇人回家后,一一告知,许明奴家族的人非常地惊讶,一时间,尽人皆知。
这个老妇人慢慢地就开始不怎么吃饭了,却一天比一天年轻,身轻体健。中和年以后,兵荒马乱连连不断,百姓寝食难安。许明奴的全家打算搬迁避难,老妇人不愿同行,进山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再后来进山打柴的人,有的会见到那位老妇人,她身缠藤叶,行走如飞,追她的时候,她就飞升到树梢上,渐渐离去。
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许宣平的故事,他的诗也被收集在了《全唐诗》当中。
(转自希望之声)了解更多,请记下天窗传媒: https://celestialligh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