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清 孙温彩绘《红楼梦插图》。(公有领域)

总是有许多人对于红楼梦深入人心的普及,嗤之以鼻,认为这本书讲的就是男男女女,情情爱爱,卿卿我我,天天操心的就是吃吃喝喝,实在是无聊得紧,矫情得很。这种误读,一则是高鹗的补叙对原著精神的削弱,二是持有这种偏见的人,自己的精神境界限制所致。实际上他讲的是人生的真实,而看低这本书的人们,大抵是因为从来不认为时间是会有终点的。

前文我们讲了,儿时的惜春的眼睛尖,爱打听。而大观园里的女孩儿们,探春、史湘云等等,都是爱说爱笑的鲜亮人物。曹公的笔实在是忙,这么多面孔音容,姹紫嫣红,繁花似锦,朝他笔下涌来,所以呢,对于惜春也着墨不多。

后来,惜春逐渐变成了一个性情孤僻的少女,不再开口说话了,贾母了解她的性情特质,让她丹青绘图,将大观园画下来。会画画,也依然是惜春这个生命的天性的一种投射方式,就是这个女孩她有一双打量、观察、审视的眼睛,她眼睛尖,虽然不声不响,但对全局了然于胸。所以,她后来对她嫂子冒出来的那么一番话,其实是一次总的爆发,把多少年的不说话积累下来的失望、伤心、怨和怒,一次全都爆发出来了。这些人,她的亲人们,在这个少女的沉默打量里,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年年岁岁,她看见的都是这些人的不修德行,不惜福,背弃先辈的荣誉和对后人的期望,违背了正统礼教对人的言行的要求与规范。所以她说:“我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叫你们给带累坏呢?”就是说,在她看来,她的亲人手足们,都不是好人,言行也不得体,而她投胎为人,和他们一个姓氏,是他们中间的一份子,在她看来,自己被他们带累坏了,心性和志气,都被玷污了。

还是回到第七回,送宫花于惜春一样,也是一处伏笔,是惜春未来的命运影子的一种投射,她说自己剃掉头发去当姑子,用不上这些钗镮纱花了。而入画呢,是惜春自小就在她跟前服侍的,主仆一起长大的。这里也对照了后来惜春一定要将入画打发出去,入画先是哀求,请惜春看在自己一直侍候着的份上,好歹生死在一处,惜春却是执意不肯。我们看见她和嫂子尤氏剧烈地吵了一架,说出了一番叫人心寒齿冷的话,她表现得对所有人全然不眷恋,看不上这家人,也舍得离了一起长大的并没有什么错处的丫头,她对贾府合族男女,也没有这么多感情和眷念。

这样的一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判词说: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个女孩注定是要出家的,那么,她这个生命就会经历一个历程,让她会放弃人世的种种,而生出修行的心志。也正是宁国府、荣国府的种种人心败坏的过程,落在这么一个打量者的冷眼旁观里,让她逐渐地心冷。她清晰地说出自己主见的时候,对嫂子尤氏说的那一席话,已全然是个六亲不认的主儿,是她自己的独立宣言。

她在心里,已经把自己从这家人中择出来了。声明自己是干干净净的一个人,不肯和这一家人同流合污,而这家人的行径是败坏极了,名声也是糟糕透了,树倒猢狲散的日子也是不远了。她呢,从这家人身上,把七情六欲都看破了,她不会跟他们同一条道走到黑,她也不要跟世上的人结世缘,她要什么呢?出家修行。而且她这番话,说得是蛮狠的,所以,尤氏才说,和这个小姑子计较吧,她又如此年幼面嫩,计较不得,但是,不和她计较吧,她说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叫人寒心的。就是说,惜春嘴里说出来的那个话,是很有打击力,会打得人心痛,脸皮更痛的。因为她说的都是大实话,心里话,而且很决绝,无论是对她的亲人手足,对她的丫鬟,对她自己,都很决绝。

那么这里我们为什么把她和妙玉放在一起说呢?因为妙玉的上半场,她的前半生和惜春是很相似的。和惜春一样,妙玉也是出身于官宦人家,而且个性乖僻,所以呢,这两个女孩子的相似度,是很高的。

话说宝玉漫游仙境,在警幻仙子那里听到的,唱给惜春的那支歌《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而第七支歌《世难容》说的是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两首歌有相似,也有不同。一如妙玉和惜春的身世。相似的是,她们的命运里,都有桃红柳绿的出身富贵,也都有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的修行,在她们的心愿里,都有着“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接着长生果”的慧根。但妙玉的结局是非常清晰的——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就是说,出家修行,并不是她的终点。她的结局最后是风尘肮脏和死亡。这也是红楼梦的超拔伟大,一个不能过世俗生活的高洁女子,人生得美,又有才情又有格调,放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语境下,也应该是各种影视剧的白衣飘飘的女主角,会有各种英雄救美的邂逅与情景。然而,这样的一个女子,又是个立志超凡脱俗的女子,为何却落得欲洁未曾洁?这是《红楼梦》写作者的勇敢,他超拔凡俗的深邃智慧,一个人的孤独探索的长路。

近三百年,总是有许多人对于《红楼梦》深入人心的普及,嗤之以鼻,视为下流,认为这本书讲的就是男男女女,情情爱爱,卿卿我我,贵族男女们的生活,天天操心的就是吃吃喝喝,实在是无聊得紧,矫情得很。这种误读,一则是高鹗的补叙对原著精神的削弱,二是持有这种偏见的人,自己的精神境界限制所致。实质上,我们要看见,这么美,这么仙的好女子,这么繁华的一座大观园,贾宝玉和湘云一干人等,对这人世怀有的淳厚的真情与好意,而曹雪芹讲给我们的,是一个关于死亡、离散、败落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故事。实际上他讲的是人生的真实,而看低这本书的人们,大抵是因为从来不认为时间是会有终点的。

妙玉的来历,是大观园采买唱戏的女孩子和家庙里要用到的小尼姑时,去各处采买,那么这么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儿家,就被一并接到大观园里,驻进了贾府的家庙。她的来历是通过管家林之孝的口,对王夫人这样介绍的:“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衹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而后呢,妙玉到底也是来了。

这就是妙玉的来历,和林黛玉、被拐卖的香菱一样,她也是苏州人氏,出生呢,也是诗书官宦人家,但她和父母的缘薄,换句话说,在父母跟前就长不大,病病灾灾的,养不活这么一个人,只能是自己亲身出家,到庙里去修行,侍奉佛祖。这就是断了尘缘的意思,可是又不曾断干净。身边还有丫鬟婆子侍候着,自己还不曾剃度,带发修行,所以不难想像,这个妙玉尼姑,她带了很多俗世的习气,闺阁女儿的习性。总之,她离开家乡之后呢,和父母就断了干系,她的脾气又十分地古怪,从前是受了排挤,她的师父也死了,又不让她扶着灵柩回苏州,于是她在京城需要寻找新的容身之处。就是说,这个女孩子她的修行不是在什么世外清修之所,而是在大户人家的家庙里头打转,她本人又脾气大,不应酬,是以处境不能安定。看起来是走了出家修行的路,又还是不曾脱离红尘。

她这回投奔到贾府栊翠庵来了。我个人一直觉得,栊翠庵不是一个好名字。翠是什么,是青葱翠绿,生机盎然。栊翠是什么?是所居之所,凭窗拦翠,放眼皆是繁盛草木,勃勃生机,满是春意,满是风景,一个居住在栊翠之所的人,大抵每日里都要凭窗吃茶看花饮酒吧。“栊翠庵”作为一个尼姑修行的庵堂,实在不是一个好名字,结合妙玉的判词,也就是说她修行的心并不清净。

点阅【细说红楼】连载文章

(转自大纪元)原文网址為: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8/13/n13161254.htm
了解更多,请记下天窗传媒网
海外网址: https://celestialligh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