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惊心动魄的西天取经之旅(下)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惊心动魄的西天取经之旅(示意图片:Bernard Gagnon/维基,CC BY-SA 3.0,局部)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惊心动魄的西天取经之旅(示意图片:Bernard Gagnon/维基,CC BY-SA 3.0,局部)

前文讲了唐僧西天取经,路遇各种艰难险阻,生死考验,行程5万里,最终来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5年,兼学印度的语言。

后来,玄奘又走遍印度次大陆诸多国家,交流佛法,声名日盛。

一次,古印度国王戒日王,在都城曲女城(今印度卡瑙杰)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全国佛法学术辩论会。玄奘在会上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论文。大家都被他精辟的论述惊服了。18天的会期,没有一个人驳倒他的论点。玄奘赢得了当时印度各国的尊敬,以至于当时他的声名无人能及。

印度上下谁都知道,有一位唐朝来的僧人才学盖世,无与伦比。而玄奘的名字也一直留在印度的教科书中。今天在印度,他仍然是知名度最高最受崇敬的中国人。他与戒日王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玄奘在印度备受膜拜,有的国王甚至要为玄奘供养100座寺院。但玄奘没有忘记初衷,他要把佛经带回东土。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辞别戒日王,准备回国。

玄奘东归受到高接远迎

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归来,长安城万人空巷,官员和百姓沿路排成了长达10里的欢迎队伍。16年前,他栖栖遑遑离开长安,回来时受到高接远迎,盛况空前。

在长安朱雀大街南端,陈列出玄奘从印度用20匹马驮回来的佛经,520夹共657部,如来肉身舍利150粒,以及金银等佛像七尊。

当日,天空中出现七彩祥云,宛转盘旋在佛经的正上方,方圆几里,迎送至弘福寺。

唐太宗玄奘的第一次见面

唐太宗李世民9岁时曾患目疾,他的父亲李渊为此曾亲自到长安草堂寺拜佛,后李世民果真疾愈。儿时的这段经历,使李世民念念不忘。他继位后,就开始大力振兴佛教。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玄奘入宫。见到玄奘唐太宗随即起身恭迎,十分尊重。言谈中唐太宗询问西域风土民情、政教法令,玄奘一一作答,记忆清晰,条理分明。

唐太宗非常高兴,请他写出在西域的游历见闻,以方便后人考学,并对他说:“从前苻坚说释道安是法器,无人不崇敬。我看法师您言辞典雅、风节贞谨,远超古人啊!”

太宗与玄奘相谈甚欢,从日出,直到夜色降临。

一年后,玄奘奉诏撰述的12卷《大唐西域记》完成。书中介绍了玄奘所到的110个国家以及传闻中的28个国家的地理形势、农业物产、国王宫室、军事司法、宗教风俗等几十方面的内容,还记载了很多佛教故事和传说,价值不可估量。

《大唐西域记》内页(图片:维基)
《大唐西域记》内页(图片:维基)

《大唐西域记》也为印度历史弥补了详细史料。根据Indu的读音,玄奘将“天竺”正名为“印度”,印度史的重建,玄奘功不可没。

开设译场 太宗亲自为《瑜伽师地论》作序

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奉诏主持开设了国家译场,不到20年的时间,玄奘主持翻译佛经1335卷,几乎是每5天就翻译出1卷。

此前的佛经的汉文译经,或偏直译,不符合汉人的语言习惯,或偏意译,损失了原意。玄奘以直译为主同时配合意译,既不损原意,又便于理解。在翻译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典范,后人将玄奘所译佛经称为“新译”,而将此前的译经统称为“旧译”。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玄奘翻译完成《瑜伽师地论》100卷,送唐太宗御览。唐太宗看后,连赞“佛教广大”,并承认自己以前对佛法的一些非议都是妄言,并亲自为经书写序。

唐太宗还特别供养玄奘摩云袈裟一件、剃刀一把。这件摩云袈裟价值万金,绣制精妙,费时达数年之久,可谓天衣无缝。

唐太宗情谊深厚

唐太宗经常把玄奘留在宫中,向他咨询佛法。朝廷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宰相于志宁等,也都与玄奘法师交好,开始笃信佛法。

唐太宗的扶持下,佛教在大唐开始复苏,贞观年间得到了极大弘扬,“天下僧尼,数盈十万”,海内各寺达3716所,气象繁盛。

唐太宗因认为玄奘器度见识有公卿之才,曾多次劝玄奘还俗辅佐朝廷。随着与玄奘交往的增多,唐太宗也逐渐转变了观念,对学佛出家更为尊重景仰,曾叹曰:“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重,玄奘唐太宗在终南山的翠微宫同住,他们形影不离,谈论佛教中有关生死之事。

在御榻前,玄奘唐太宗讲经,给了病重的皇帝很大的安慰。玄奘唐太宗走完了生命的最后进程,太宗病逝后,玄奘随着送葬灵枢返回长安。

大唐盛世之时,佛家思想传播规模空前,官吏深信因果,廉洁奉公,百姓修心向善,民风淳朴,朝野上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功成身退 预知升天时间

玄奘在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期间,曾对弟子说:“人的形体虚幻,不能长久。我65岁时,一定会死在玉华寺里。”

5年后,600卷的《大般若经》终于翻译完毕。自觉体力衰竭,玄奘开始向弟子交代后事。

玄奘殚精竭虑,不畏生死,在神佛的护佑下,穷尽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为佛法在中土的发展与繁盛立下汗马功劳(图片:维基)
玄奘殚精竭虑,不畏生死,在神佛的护佑下,穷尽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为佛法在中土的发展与繁盛立下汗马功劳(图片:维基)

麟德元年(664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召集所有身边译经的弟子,辞别说:“在这个世间,我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没有必要继续驻留。我祈愿将来弥勒佛下生人间的时候,我能跟着他下世,广作佛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我死了以后,后事务必俭省,只用一张粗席将我裹好,埋在偏僻的山水边即可。”

二月初五三更时分,玄奘安然离世,宛若安祥入梦,其面色白里透红,和悦之状胜过平时。

噩耗传来,唐高宗罢朝三日,叹道:“朕失去了国宝!”

死后两个月 颜色如生

麟德元年(664年)四月十四日,玄奘的葬礼在都城长安举行。送葬者有100多万人,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之人,无不唏嘘落泪,如丧考妣。

当夜,僧俗留宿墓地守灵者有3万多人。十五日清晨下葬封土时,哭声动地,天地变色,鸟兽哀鸣,草木悲凄。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中说,玄奘法师去世60天后,颜色如生,还散发香气,甚至长出新发。

玄奘殚精竭虑,不畏生死,在神佛的护佑下,穷尽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为佛法在中土的发展与繁盛立下汗马功劳。

(转自大纪元)原文网址為: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77992
了解更多,请记下天窗传媒网
海外网址: https://celestialligh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