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时事新闻
  • 几个德国人“卧底”广东数月 揭时尚界背后触目惊心真相

    【看中国2018年7月5日讯】牛仔裤是服装界盛久不衰的时尚单品。从一线大牌、轻奢品牌、快时尚品牌店,到连锁超市、批发市场甚至是夜市路边摊,人们都在尽可能以自己的消费能力,找到自己青睐的那条牛仔裤。然而却鲜有人知道:牛仔裤,这个现代社会几乎人手一件的“时尚单品”,正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对流水线工人造成的巨大伤害之上。
    《精英说》刊登的一篇文章,讲述几名德国人“卧底”广东数月,拍下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片中记录了牛仔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危害,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牛仔裤和时尚行业的认知,其中的黑幕也让人触目惊心。
    牛仔裤背后的代价
    牛仔裤的背后的代价。(图片来源:Pixabay)
    1、广东新塘:牛仔裤的代价
    在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广东省,聚集了中国最多的国际大品牌加工厂,在许许多多“专业镇”中,新塘被称为“牛仔镇”,这里因高度集中的牛仔裤产业在国际上闻名遐迩。
    每天,这里向全世界供应6亿条牛仔裤,中国60%以上的牛仔制品都在这里生产。
    据当地政府统计,2008年新塘年产2.6亿多条(件)牛仔服装,占到全国牛仔服装产量的60%以上,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口量的40%。
    在纪录片中,一条来自新塘的牛仔裤以9.9欧(75元人民币)的“白菜价”被售卖,虽然售价极低,但也是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断子绝孙”的产业,供养着当地49万的人口。
    在巨大的产业集群下,人们从未意识到它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2、牛仔服装工厂的工人现状
    新塘镇的牛仔纺织服装生意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30年内,这项产业不断蓬勃发展,当地许多家庭的生活都围绕着牛仔产业展开。
    这里遍布着各类大大小小与牛仔相关的工厂,不管是商铺店面,还是乡村的居民住宅前,都随处可见正在手工处理牛仔服装的工人和村民。
    许多父母、老人甚至孩子也都会做一些剪线头的工作来贴补家用。
    大多数孩子则和父母们一起到厂里帮忙,一方面大人可以在自己眼皮底下照料孩子,同时小孩每为一条牛仔裤剪线头,就可以赚到一角五分钱,一天下来就有三十多块钱。
    在牛仔裤加工厂内,众多工人在这个狭长的空间低头麻木地重复着自己手里的工作,谁也不说话,只有缝纫机嘀嘀嗒嗒的踏板声。
    牛仔裤
    牛仔裤是时尚界盛久不衰的单品,但背后却是沉重的代价。(图片来源:Pixabay)
    缝纫间大多是女员工,她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六天,周末也经常加班,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
    在生产牛仔裤的每一个环节,机器永远不会停歇,工人们轮流上夜班和白班。
    整个生产过程中,风扇和抽风机因为长时间没有清理,积满了粉尘。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化学物质、空气粉尘和生产噪音的空间,工人们唯一的保护措施只有一个简易口罩。
    但由于通风设施太过陈旧,许多车间极度闷热潮湿,因此一些工人宁愿摘下口罩。
    缝纫完的裤子会被送到下一个环节进行专门的洗涤或漂染,通过漂染就能做出人们常见的条纹、做旧、褪色等效果,同时这些人为做旧的效果,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用品。
    刘志新(化名)原本就在一处闷热的车间做漂染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做漂染的不能生育”,再加上自己的表兄因为在染厂上班最后得胸膜炎去世,于是他向厂领导申请,从车间漂染工换到了包装工岗位。
    牛仔裤背后的代价
    牛仔裤是时尚界盛久不衰的单品,但背后却是沉重的代价。(图片来源:Pixabay)
    忙碌了一整夜,刘志新终于可以躺下来休息,然而睡梦中的他并不知道,牛仔裤上的蓝色尘埃,正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肺。
    少数工人可以脱离闷热的室内环境,得以在室外工作。
    每天早上,这些人需要在牛仔水洗厂排除的废水中捞出石头,用它们不断打磨牛仔裤。因为长期在这里工作,从湖北来到这里打工的小罗说,和周围许多工人一样,他的十个手指早已因为布料被染成蓝色。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工人们用这样传统的方式,手工制作破洞、落色的旧化效果。但在一个小时里,一个技艺熟练的工人也只能生产出两到三条牛仔裤。
    牛仔裤背后的代价
    牛仔裤背后的代价触目惊心。(图片来源:Pixabay)
    与此同时,这些牛仔裤经打磨、喷刷、搅拌后排出的废水,本应该经过过滤、调节、沉淀、氧化等一系列处理再排放,在这里却没有得到任何处理。
    国际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在对当地污染情况的调查中,采集了当地三个底泥样本后发现,重金属铅、铜、铬的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其中一个底泥样本的铬竟超标128倍。
    还有一些车间工人每天的工作是用气枪吹走牛仔裤上的灰尘和线头,气枪的声音尖锐而刺耳,但他们却没有任何耳罩、耳塞作为防护。
    一位到访的德国供应商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震惊之余感慨到:
    “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在这种恶劣的环境继续工作下去,那么一年后就应该要变聋了”。
    还有些工人在喷砂工艺的流水线工作。这种技艺能够让牛仔裤产生独特的纹理,更受客户喜爱,但对工人的肺却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伤害。
    事实上,喷砂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禁止的,但在中国却被偷偷使用。
    在这个环节,工人需要举着喷枪为牛仔裤打磨出新的纹理,然而在毫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这些细微的尘砂会被直接吸入肺中,并在几年后导致矽肺病。
    目前,全世界没有能够治愈矽肺的特效药,患上矽肺病等于被宣判死刑。
    3、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恶化
    在洗涤部堆积着的大大小小蓝色塑料桶内,储存着各式各样的化学用品。
    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漂白粉,酚类化合物,偶碳化合物,次氯酸盐,钾金属、偶氮染料,高锰酸钾,铬、镉……这些重金属原料都是参与到牛仔裤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关键。
    为了达到出口标准,牛仔裤必须通过多次清洗以除去化学物品,有时这一过程需要重复20次。
    即使这样,多次水洗也未必能完全清洗掉残留的化学制剂,隐藏在布料中的致癌物质,会在人们穿牛仔裤时,因为接触人体汗液而渗出,并危害身体健康。
    中国水污染严重
    中国水污染非常严重(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水洗环境中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而带有污染的废水又会被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之中。
    作为传统的高污染行业之一,纺织业所带来污染不仅仅是巨大的污水排放量,更重要的是,纺织行业在生产工序中会使用很多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在内的化学物质。
    在新塘镇,这里到河道流淌着黑色、红色、蓝色的污水,空气中弥漫着时而恶臭时而刺激的气味。
    从牛仔水洗厂后门排出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流入了围绕村庄的小河,而这些河水最终流向东江。
    住在小河边的居民小刘也是当地的工人,每天早上四点,他都会被屋旁江水退去后的气味臭醒。
    当地村民们反映,排污严重的时候,这里的河水简直已经不是污水,而是毒水。混合着高锰酸钾的紫色河水味道恶臭刺激,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皮肤还会发痒甚至溃烂。
    通过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人们清楚地看到在新塘镇一处名为大墩村附近的河流,黑色的河水在流入东江的入海口,和浅色的江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地人不是不了解污染的严重,新塘镇西洲村村民林舟(化名)抱怨说,
    “又不是不让他赚钱,我的家人还得靠牛仔衣服为生。但生产的同时也要干净,不要把环境污染。”
    在所有的受害者中,河流附近的农民也许是最无辜一个群体,他们不仅每天要忍受当地水域的熏天恶臭,还要被迫承受因为土地污染而导致的农作物欠收。
    4、牛仔裤制造业背后的黑幕
    牛仔裤制造业遭遇的黑幕,不过是全球服装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牛仔裤
    牛仔裤是时尚界盛久不衰的单品,但背后却是沉重的代价。(图片来源:Pixabay)
    自1990年早期,服装品牌为了增加收益,开始鼓励消费者更频繁且更多地购买衣服。这种主推“快时尚”概念的营销手段,提倡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用低廉的价格买到新潮的衣物。
    服装品牌商牢牢把持着时尚更新换代的速度,将服装从设计稿到进入店铺的时间缩短到两个星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快时尚品牌会不断缩短生产和销售周期,力争将当下最时尚的服饰以最快的速度带给消费者。
    在快速更迭的新品和超低的价格面前,服装供应商被不断要求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包括牛仔裤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服饰被制造、销售、丢弃,这也大大增加了服装生产周期中每一个阶段的健康成本和环境成本。
    对消费者来说,快时尚所推崇的“一次消费”,加上令人不敢恭维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都导致了消费者随意丢弃快时尚品牌服装的心态。
    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生产800亿件衣服,相当于地球上每个人每年拥有11件。与此同时,被丢弃的旧衣物也在成倍增长,仅仅在上海,每天被丢弃的旧衣服就达数百吨,一年则达到13万吨。
    59元一件T恤衫,99元一条牛仔裤,在小小的价格标签背后,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真正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 任由中共垄断9成市场 它国开发稀土有担忧

    【大纪元2018年06月28日讯】全球超过9成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稀土成为中共操控国际市场的一种材料。实际上稀土并非只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稀土,在中共疯狂涨价的现在,正在考虑开发稀土矿。为什么它国不愿开发稀土呢?来看报导。
    被称为“工业维生素”、“21世纪黄金”的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广泛应用于航天、能源、国防建设等领域。中国承担了全球9成以上的市场供应,也正因如此,全球稀土市场一直被中共牢牢掌控。
    去年中国稀土价格涨势惊人,今年初也再度出现上扬。
    稀土,既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中国与包括日本在内的稀土进口大国之间的博弈一直在进行。在定价与供给量上,其它国家不得不依赖于中共。

    2009年起,中共限制稀土的开采及严格实施出口配额,削减出口规模及提高关税,藉以掌控稀土价格,诱使采用稀土原料的外国制造商将生产线和技术转移至中国。
    此举引发全球反弹。美欧日三方2012年提告世贸组织WTO,指控中共此举违反贸易规则。2014年WTO最终裁决,中共败诉。
    旅居新加坡的复旦大学博士黄继豪:“因为根据贸易自由的协定,国家不应该介入价格的操控还有销量的限制,中国(中共)在这方面就做错了,所以它在WTO的案件上面它就败诉了。”
    时事评论员田园博士表示,虽然美国、加拿大、澳洲都有大量的稀土矿藏,但因为开采稀土是对环境污染非常大的项目,能耗非常高,而且这些国家的科研人员断代,导致开采困难。
    时事评论员田园博士:“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开采稀土,它释放出很多放射性的元素,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从中共所谓的改革开放之后这么多年,变成了世界上几乎唯一一个能够开采稀土、能够出口大量稀土的国家,(中共)以(牺牲)人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人力确实要比美国、加拿大、澳洲要便宜。”
    虽然中共的理由是号称要治理这个污染严重的行业,但引发外界普遍质疑。因为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共正是无视提炼过程中污染及放射性问题,才得以压低成本扩大生产,挤垮其它国际竞争者。
    而“将稀土作为外交的秘密武器”,被认为是中共限制稀土出口的答案之一。
    《亚洲周刊》刊文指,钓鱼岛撞船事件一度引发中日外交博弈,中共最终以“稀土之剑”刺向日本软肋,对日本造成沉重一击。
    而根据美欧日的投诉,它们认为中共配额限制措施的一个考量,是让中国公司在需要稀土的产品在生产竞争上占据优势。
    利用稀土来套住外国公司和它们的技术,也被认为是中共的目的之一。
    而与中共发生冲突时遭到稀土禁运的担心,也促使其它国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美国国防部在2011年的报告中,强调美国不能完全依靠从中国进口稀土。
    美国能源部去年宣布,将投资70亿美元研究提取稀土的途径,并在美国生产这些成分。
    今年2月,白宫发表声明显示,美、澳同意在稀土和高性能金属的开发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加拿大、俄罗斯、巴西也陆续传出相关项目,希望解决中共对稀土的垄断
    而近期“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表明,日本南岛海域发现了超过1600万吨的深海稀土资源,可供全球在半无限的基础上使用数百年。
    不过田园表示,日本这个稀土矿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进入实际生产。因为深海稀土矿藏开采的技术门槛很高。
    田园:“但是呢,美国、澳洲和加拿大的稀土矿重新开始开采,倒是有可能对国际稀土价格造成冲击,降低中共垄断稀土价格的能力。大概今后5到10年基本上可以肯定会发生的。只要稀土价格仍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的话,这些西方国家的矿藏重新开始开采的话是有利可图的。”
    田园说,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国如果重新开采稀土,今后十年,将会降低中共的垄断地位。


  • 大陆这两年怎么天灾人祸不断

     
    部分摘自《万物不再冬》

    问: 大陆这两年怎么天灾人祸不断?
    古人云:“国家将有世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众所周知,被大赦国际评为“人权恶棍”的江泽民从1999年7月20日公开诬蔑迫害法轮功开始, 全国各地的天灾开始了:2001年漫天蝗虫铺天盖地,同年南方大涝,广东七市十八县愈百万人受灾。北方大旱,持续100多天,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 这些年多处六月飞雪,雾霾,地震… … 中华大地历经沧桑,天灾人祸,难道纯属偶然?一个国家花巨资用来残酷迫害纯正善良的老百姓,天理岂能容忍?!
    朋友,当您听到,看到真相时, 不要以为事不关己。 当邪恶逞凶时,对善良的冷漠就是残酷,对罪恶的无视就是纵容。 在这场迫害中,最为可怜的还是那些做着助纣为虐的事的各级政府官员,警察,医务人员,他们甚至不知,自己不知不觉的上了中共的圈套,成了替罪羊。因为参与迫害佛法罪业深重如山,更何况中共向来卸磨杀驴,谁能保护谁呢?!
    古今中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有神论的文化, 而中共统治的这几十年教人不信神佛,不敬神明。 然而神不会因人不信而不存在。 善心犹存的人们请听劝: 宁信天意,不信人欲,宁做善民,勿做暴官。一定要善待法轮功学员, 善待修佛的人。

    了解更多,请记下天窗传媒: https://celestiallight.org/


  • 海航董事长王健离奇死亡-一份死亡协议受关注

    海航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健,3日在法国遇意外死亡。多家国际媒体均关注其死亡的巧合,海航一年前公开的涉及王健死后财产处理问题的约定受到关注。
    据7月4日的海航集团讣告称,王健在法国公务考察时意外跌落导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3日不幸离世,享年57岁。
    综合媒体报导称,法国警方指,王健7月3日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游览时,想要爬上一座矮墙拍摄风景,结果从高达10多米的地方摔落,伤重身亡。
    不过,王健的死亡在网络上备受质疑,众多网民都在怀疑王健之死并非意外,而是身为“白手套”在非常之时被灭口。但这些说法均没有获官方回应。
    彭博社称,海航的声明说,王健在公务考察时意外跌落,重伤不治,但是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海航的代表也拒绝评论。
    据海航集团的网页介绍,王健是海航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于1983年开始涉足航空规划,累积多年民航管理、国际谈判等经验。
    早前美媒披露,海航近年大举进行海外收购,其后被传陷入债务危机,负债近6,000亿元人民币(约910亿美元),过去数月,集团不断出售资产。但海航后来获中共高层出手搭救,6月中,刚传出获央行牵头支持发债融资。
    在此敏感时刻,海航董事长王健突然死亡,引西方媒体广泛猜测。
    《金融时报》称,王健之死正值海航抛售大量国际资产,以及努力削减在过去多年扩张时期里积累的国内债务之际。
    《纽约时报》称,王健去世之际,其公司正继续努力处理财务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王健意外死亡,引起海内外如此关注,应该与海航集团近年大幅扩张,巨额负债有密切关系。
    也有报导提及王健死亡的一年前,海航曾公开一份股东去世后的股份捐赠计划。
     

    《南华早报》报导说,作为联合创始人,王健和陈峰将一家位于中国热带岛屿海南省的区域性航空公司转变为一家拥有2,300亿美元资产的企业集团。
    报导称,根据该公司去年7月发布的声明,王和陈被确定为其最大的个人股东,每人持有近15%的股份。他们和其他10个人共拥有该公司47.5%的股份。根据12名董事会股东签署的承诺,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人离开集团或在任职期间死亡,他们的股份将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在纽约和海南的分公司共享。
    也就是说,根据上述公开承诺,王健死后,他生前所持有的14.98%海航集团股份,将全部捐赠给慈航公益基金会。
    而海航另一创始人陈锋也恰好在上月有一次死亡“谣传”。
    《南华早报》指出,王健的死亡发生在海航集团对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死亡一事辟谣之后一个月。
    此前,西班牙媒体《El Confidencial》(《西班牙机密报》)于当地时间5月31日曾报导了海航董事局主席陈峰去世的消息。不过北京时间5月31日,海航官方表示,董事局主席陈峰去世消息不属实。
    6月20日,陈峰曾率海航集团20多名高管到延安,扮红军、唱红歌,这被外界认为是海航在获中共高层出手搭救后的“表忠”之举。
    王健与同为海航顶层人物的陈峰的关系也受到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1953年出生的陈峰,出生在中国山西霍州市,成长于北京,是中共将领之子。曾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被指与海南省前省长刘剑峰关系密切。
    综合媒体7月4日报导,王健1983年毕业于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中国民航局工作,跟陈峰一个办公室。后来,王健跟陈峰一起离职创办海航。
    在海航内部,王健虽然级别在陈峰之下,但在2016年年底发生过一次事件后,海航集团所有具体事务都是王健负责。这也包括发生在2017年年底的海航流动性危机,连负面新闻都是王健亲自上阵协调的。
    王健去世后,据陆媒报导,陈峰已飞往法国,其他在外的海航高管正赶回公司总部海口。
    (转自看中国)